• FG电子



  • 欢迎光临 郑州耕耘科技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6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等情况
    发布时间 :2012-10-31  信息来源:FG电子科技  浏览次数:

        1030上午 ,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质检总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元平发布了26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20129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9月特种设备事故情况、前三季度质检系统执法打假有关情况和关于邮寄入境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的消费提示等5个方面的情况 ,以下为具体发布内容:

     一、26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涉及日用消费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 、食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资料等26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 ,共抽查了262493家企业生产的2555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
            抽查发现,有2258种产品符合标准要求,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8.4% 。其中 ,轻型载重汽车轮胎和汽车安全带2类产品抽样合格率为100%;播种机、家用(厨卫)表面清洁剂等14类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2.0%99.1%;陶瓷砖、汽车灯具等6类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2.5%89.6%;一般压力表、电力变压器、新型墙体材料和手持移动电话4类产品抽样合格率低于80%。 
           
    本次抽查共发现24297种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其中 ,床上用品有8种产品不合格 ,主要质量问题是产品标签标明的纤维成分及含量与实测结果不一致、pH值超标;家用(厨卫)表面清洁剂有3种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菌落总数和总活性物含量不合格 ;钢琴有2种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白键下沉深度、踏瓣控制性能不达标,琴键负荷和踏瓣负荷超标,标准音不合格 ;汽车用GPS导航仪有5种产品不合格 ,主要质量问题是辐射骚扰和电源端子骚扰电压不合格;软体沙发有15种产品不合格 ,主要质量问题是内部木制件用料、金属件用料、泡沫塑料 、面料用料和力学性能要求不合格;可移式通用灯具有8种产品不合格 ,主要质量问题是外部接线截面积和内部接线截面积不达标,软线固定架不能有效固定软揽 ,耐久性试验后产品不能继续使用或材料变形,绝缘材料不耐热和不耐火,以及电源端子骚扰电压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手持移动电话有30种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静电放电抗扰度 、辐射杂散骚扰 、传导连续骚扰、元器件 、结构要求、危险的防护以及布线 、连接和供电,电气要求和模拟异常条件不合格 ;固定式或移动式插座有8种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尺寸检查 、接地措施、固定式插座的结构、拔出插头所需的力和耐热不合格;陶瓷砖有25种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放射性核素、尺寸、吸水率、抗釉裂性以及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不合格;溶剂型木器涂料有12种产品不合格 ,主要质量问题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超标,卤代烃含量超过限量 ,游离二异氰酸酯含量总和偏高,干燥时间过长等 ;新型墙体材料有74种产品不合格 ,主要质量问题是孔型孔洞率及孔洞排列 、密度等级、导热系数和强度等级不合格 ,耐久性能不达标、放射性核素限量超标等 ;酱腌菜有14种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大肠菌群和防腐剂超标 、超范围使用日落黄 ;膨化食品有22种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抗氧化剂、油脂卫生指标、铝残留量和黄曲霉毒素B1指标超标以及超范围使用甜味剂 ;方便面有3种产品微生物项目不合格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有2种产品不合格 ,主要质量问题是产品粒度和标识项目不合格 ;播种机有1种产品防护装置不符合标准规定,缺少必要的防护装置 ;潜水电泵有3种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绝缘电阻值 、电泵引出电缆长度不符合标准要求 ;汽车灯具有8种产品配光性能不合格 ;汽车用空调器有2种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制冷量和能效比未达标 、压缩机驱动功率超标;电力变压器有14种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涉及到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测量、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温升试验、局部放电测量 、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 、外施耐压试验等不合格 ;通信光缆有6种产品不合格 ,主要质量问题是纵包金属带重迭宽度和渗水性能不达标,光缆机械性能不合格;危险化学品包装物有24种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液压试验、跌落试验和气密试验不合格 ;一般压力表有7种产品抽查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示值误差、超压和抗运输环境性能不合格;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1种产品开机后无法正常工作。 
           
    针对本次抽查中发现的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已责成相关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处理。在下一步工作中,质检部门将继续开展产品质量监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以上抽查结果中涉及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商标、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批号、主要不合格项目等具体情况,大家可以登录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查询。
    二、20129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 。
            出入境卫生检疫情况。20129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3576.72万人次,同比上升4.59%。其中,发现传染病例66人次 。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12.38万人次,同比下降1.55% ,其中,发现病例4.9万人次。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9.68万人次 ,同比下降11.13%。对于以上检出病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进境农产品有害生物截获情况。20129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境农产品检疫过程中共截获有害生物183442658次 ,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193497次,一般有害生物171539161次。针对发现的疫情,检验检疫机构依法作退运、销毁、除害处理等检疫措施 ,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并向国外通报,要求采取改进措施。 
           
    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情况。20129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169批、化妆品7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4类产品 ,主要不合格产品是乳制品类、糕点饼干类和饮料类;不合格产品来自31个国家或地区 ;微生物、品质和食品添加剂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不合格化妆品涉及肤用化妆品和香水类化妆品,来自3个国家或地区,不合格原因为标签不合格、非法添加物、品质和货证不符。对以上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化妆品 ,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采取了退运或销毁等措施,未进入国内市场 。有关详细信息,将在质检总局网站上予以公布 。
            进口工业品检验监管情况。20129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监管进口工业品30.67万批次,同比增长12.04%  ,发现进口不合格0.71万批次 ,批次不合格率2.32% 。其中,检验监管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2.98万批,计396.29万吨 ,检出不合格21批,计1368.80吨。针对发现的进口工业品不合格情况,检验检疫机构依法采取了退运 、销毁、要求整改等措施。
    三 、20129月特种设备事故情况 。
            20129月 ,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9起,死亡12人 ,受伤6人 。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总起数减少9起,死亡人数减少1人,受伤人数减少15人。事故原因主要是特种设备违章作业、安全意识不足和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 。八大类特种设备中,锅炉事故1起 ,气瓶事故1起 ,压力管道事故1起,电梯事故4起,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起 ,其他相关事故1起。以上事故正在按照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四 、2012年前三季度质检系统执法打假有关情况 。
            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质检系统继续深入推进双打工作。截至三季度末 ,共查处违法案件5.42万起,涉案货值31.39亿元 ,移送公安机关案件731起 ;检查出口大宗商品430.44万批次,货值2783.26亿美元 ,其中查出不合格9047批次 ,货值26.18亿美元。
            在今年以来开展的质检利剑行动中,质检总局持续保持执法打假高压态势。针对酒类 、农资 、建材、汽配、化妆品等重点产品和重点领域 ,严厉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生产等违法案件 ,捣毁了一批制售假劣产品窝点 ,并对重点产品 、重点区域开展督查,进一步提高了执法打假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一是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在酒类执法打假中 ,吉林省查获的非法添加工业甲醛和工业盐酸生产伪劣啤酒的案件,货值高达1300多万元,是全国首次查获特大制售假劣啤酒违法犯罪案件 ;贵州省连续查获假冒茅台酒案件,累计货值超过700万元;江苏省连续查获制售假冒进口葡萄酒重大案件。全国共查处假冒伪劣汽车配件案件1362起,其中广东省连续查获一批假冒伪劣汽配产品案件,部分货值高达千万元以上。二是各专项集中行动成效显著 。在清新居室百日行动中,全国质监系统出动执法人员75231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2631家次 ,查办违法案件686起,捣毁窝点32个 ;查处无证生产企业168家,查获假冒伪劣装饰装修材料产品货值1583.9万元。在化妆品全国集中行动周期间,全国出动执法人员12105人次 ,检查企业988家,查处违法案件46起,查获质量违法货值1704.88万元。在农资执法打假中,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7.65万人次 ,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3628起,货值2.76亿 。三是以执法打假促进服务民生效果突出 。在清新居室百日行动中,各地质监部门广泛开展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三进服务活动,进社区”2926个,进家庭”9502户,进学校”1722所,发放宣传资料26.6万份 ,为广大群众开展室内环境免费检测2349家次。在农资打假三下乡行动中 ,各级质检部门共进入乡村1.34万个 ,深入农户3.75万家 ,为农民免费抽样检测样品1.36万个,减少农业生产损失1919万元。在家电下乡行动中 ,各地质监部门继续对借家电下乡之名制售假劣产品违法行为活动开展严厉打击,全国出动执法人员12986人次 ,检查家电下乡产品及同类产品生产企业14021家 ,查处质量违法案件108起,涉案货值625余万元,保护了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前三季度,质检总局加大力度 ,建立健全重点产品执法打假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两公开制度。在今年4月份第一批茅台 、五粮液等8家名酒企业发布了首批两公开信息的基础上 ,又积极推进12家名酒企业实施两公开。并进一步积极推进红酒企业实施两公开。同时在此基础上推进建立化肥行业的两公开制度,要求企业公开化肥销售渠道,要求执法部门和企业公开查处假劣化肥的信息。1024,首批化肥产品两公开承诺活动 在河南郑州举行,并通过中国磷肥协会网站公布6个主要品牌和二铵、尿素 、复合肥等3个系列产品和14569家销售网点在内的有关信息 。二是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实现全国联网。截至7月底,质检系统全国统一受理举报投诉热线12365在地方质检两局全部实现了互联互通 ,畅通了人民群众咨询 、举报、投诉渠道。
           下一步 ,全国质检系统将继续深入推进双打工作,以儿童用品、食品、农资、建材等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质检利剑行动,持续保持执法打假高压态势。
    五、关于邮寄入境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的消费提示 。
            928,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并在官方网站发表声明,表明将从即日起与新西兰海关联合开展行动打击非法输出婴儿配方奶粉的行为 。据新方称,依据1999年颁布的新西兰动物产品法案规定 ,一切将奶制品带离新西兰本土的行为都被视为输出 ,而只有在初级产业部注册备案的出口商才有资格输出包括婴儿配方奶粉在内的奶制品。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将对非法输出婴儿配方奶粉的公司和个人处以最高30万新西兰元和5万新西兰元的处罚,并酌情决定是否对其提出指控 。
            国家质检总局在此提醒国内消费者,谨慎选择经邮寄途径进境的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避免因此造成的安全风险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XML地图